香港關於預防「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的改革方向
從全球範圍來看,大約有8400萬的離岸金融賬戶信息,涵蓋了超過10萬億歐元的資產。
根據經合組織(OECD) 的研究數據顯示: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的做法每年也給各國造成1000-240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相當於全球企業所得稅收入的4-10%。
為此,除了經合組織成員,也已經有130多個國家和管轄區(包括中國香港)正在共同合作,試圖終止“利用稅收規則的差距和不匹配來逃避納稅”的避稅策略。它們都希望能夠提高國際稅務規則的一致性,並確保更透明的稅務環境。其中所達成的最主要共識包括:
制定在沒有或只有名義稅收管轄區的實質性活動的全球標準。“這一全球標準意味著,如果核心業務功能不是由同一業務實體承擔,或在同一地點,則移動業務收入不能停放在零稅收管轄區。
強制自發交換納稅人特定裁決的相關信息,即通過信息交換建成透明框架。“該方法規定了司法管轄區完成同行審查的程序機制,包括收集相關數據的過程、報告的準備和批准、審查的輸出和後續過程。
據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信息:香港已有相關計劃進行利得稅方面的改革(「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國際稅務改革方案/BEPS2.0)。
▲圖源: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初步方案將對超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的剩餘利潤徵稅權分配,以及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的全球最低實際稅率的影響最為深遠。香港政府對於BEPS2.0的回應如下:
▍保留地域來源徵稅原則,即稅制簡單、明確及透明度不變;
▍中小型企業不會受影響,會盡量減少受影響企業的合規成本;
▍協助企業適應新國際稅務標準;
▍考慮實施本地最低補足稅,以保障香港的徵稅權;
▍改善營商環境,吸引跨國企業投資。
按照計劃,該方案將在2022年提交立法建議,並於2023年實施,最終考慮在2024年起實施本地最低補足稅。
❐❐❐
可以說,“最低稅率”的未來趨勢還是相當明朗的,所以對於跨國企業來說,仍然有必要隨時跟進國際經濟規則的變動,以適時調整企業架構和戰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對此,在岸港也會持續關注,並隨時分享最新動態。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Quhdob5
via IFTTT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