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4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香港關於預防「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的改革方向

圖片
從全球範圍來看,大約有8400萬的離岸金融賬戶信息,涵蓋了超過10萬億歐元的資產。 根據經合組織(OECD) 的研究數據顯示: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的做法每年也給各國造成1000-2400億美元的收入損失,相當於全球企業所得稅收入的4-10%。 為此,除了經合組織成員,也已經有130多個國家和管轄區(包括中國香港)正在共同合作,試圖終止“利用稅收規則的差距和不匹配來逃避納稅”的避稅策略。它們都希望能夠提高國際稅務規則的一致性,並確保更透明的稅務環境。其中所達成的最主要共識包括: 制定在沒有或只有名義稅收管轄區的實質性活動的全球標準。 “這一全球標準意味著,如果核心業務功能不是由同一業務實體承擔,或在同一地點,則移動業務收入不能停放在零稅收管轄區。 強制自發交換納稅人特定裁決的相關信息,即通過信息交換建成透明框架。 “該方法規定了司法管轄區完成同行審查的程序機制,包括收集相關數據的過程、報告的準備和批准、審查的輸出和後續過程。 據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信息:香港已有相關計劃進行利得稅方面的改革(「稅基侵蝕及利潤轉移」國際稅務改革方案/BEPS2.0)。 ▲圖源: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初步方案將對超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的剩餘利潤徵稅權分配,以及大型跨國企業集團的全球最低實際稅率的影響最為深遠。香港政府對於BEPS2.0的回應如下: ▍保留地域來源徵稅原則,即稅制簡單、明確及透明度不變; ▍中小型企業不會受影響,會盡量減少受影響企業的合規成本; ▍協助企業適應新國際稅務標準; ▍考慮實施本地最低補足稅,以保障香港的徵稅權; ▍改善營商環境,吸引跨國企業投資。 按照計劃,該方案將在2022年提交立法建議,並於2023年實施,最終考慮在2024年起實施本地最低補足稅。 ❐❐❐ 可以說,“最低稅率”的未來趨勢還是相當明朗的,所以對於跨國企業來說,仍然有必要隨時跟進國際經濟規則的變動,以適時調整企業架構和戰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對此,在岸港也會持續關注,並隨時分享最新動態。 https://www.onshorer.com/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Quhdob5 via IFTTT

為什麼我們要進行KYC盡職審查

圖片
很多人在註冊海外公司或開立海外銀行賬戶的時候,會被提示要進行KYC盡職審查。對於這點,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但卻沒能明白它的重要性。 什麼是KYC? KYC全稱為know your customer。意味著了解你的客戶。KYC 或KYC 檢查是在開設賬戶時定期識別和驗證客戶身份的強制性過程。換句話說,銀行必須確保其客戶是他們聲稱的真實身份。如果客戶未能滿足最低KYC 要求,銀行可能會拒絕開設賬戶或停止業務關係。 KYC 和客戶盡職調查措施 正如前文所說,KYC 政策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用於客戶識別過程的強制性框架。銀行通常會制定包含以下四個關鍵要素的KYC 政策: ▍客戶識別計劃(CIP) 客戶身份識別程序(數據收集、身份識別、驗證、政治公眾人物/制裁名單檢查)。 ▍客戶盡職調查(CDD) 風險評估和管理, 以鑑別篩選風險太高而無法與其開展業務的客戶。 ▍強化盡職調查(EDD) 深入盡職調查,針對高風險客戶的更為深入的盡職調查,以收集更多信息,深入了解客戶活動,從而降低洗錢等金融犯罪的風險。 ▍簡化盡職調查(SDD) 簡化盡職調查,適用於某些低風險客戶的簡化盡職調查,例如小額儲戶等。 KYC 與持牌秘書公司 其實如上文所說的盡職調查有時候未必僅僅由銀行或金融機構完成。尤其在香港和一些群島司法管轄權,KYC可能會更嚴格。因為稅率優惠地區存在較高的「洗黑錢」可能性,因而OECD(經合組織)等相關機構就會針對此出台一些預防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規性審查。 而為了減少相應的審查和監督成本,KYC的完成就會適當的下放交由持牌秘書公司進行。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註冊海外公司以及開立海外銀行賬戶時,會在常規申請程序外,增加盡職審查項目的原因:一切都是為了合規。 舉例說明: 僅以香港為例,每一間香港公司都必須有一個有政府牌照的法定秘書公司,這個牌照是需要年檢續牌的。如果你香港公司的秘書牌照過期或失效,你的香港公司也會隨著受影響。最主要的是你香港公司已有的銀行賬戶可能會因為公司註冊秘書沒有了牌照或牌照失效,而受到影響,甚至被關閉。 如果你的秘書公司被取消了牌照資格,也就意味著你需要重新更換符合規定的靠譜代理,這中間不僅僅牽涉到時間成本,更可能需要另外支出轉代理或者盡職審查需要的資金成本。 所以對於所有香港的有限公司來說,都很有必要查看自己秘書公司...

BVI公司的「自動剔除」與「自願清算」

圖片
我們都知道BVI公司常用於VIE架構的搭建,有時候當它“完成了使命”,就可能不再需要了。而當我們不再需要BVI公司時,就有兩種可選的處理方式: ❐ ❐ ❐ 01  公司的「剔除」形式這裡說的剔除是自動的,並且也是免費的。採用這種方式,則公司將實際上會處於“待命”狀態,長達7年之久。而所有者也可以在該期間的任何時候通過支付所有未償還的許可費、罰金和相關恢復費用,來恢復公司的註冊和正常運作。 ❐ ❐ ❐ 02  對公司進行正式清算正式清算是所有者通過法律途徑自願和主動正式關閉公司的一種方法。 重要提示 從表面上看,自動剔除似乎更加“實惠”,而且並不需要所有者進行任何相關的操作和程序上的申請。與此同時,如果7年以內還想恢復公司,也是能夠做到的。一切是那麼理所應當,方便快捷。殊不知,在所謂的“實惠便捷”背後,卻隱藏著相當大的隱患! 隱患一:法定權利會被“凍結”! 即公司及其董事、成員、清算人或接管人的有關權益會被一同凍結,包括: ▍不得啟動任何法律訴訟程序,或者對任何法律訴訟應訴。 ▍不得開展業務或處理公司資產。 ▍不得以任何方式處理公司事務,除非提出恢復申請或進行現有法律程序。 ▍不得以公司名義提出索賠或就任何權利提出申訴。 隱患二:法定義務仍存在 權益的“凍結”不等於法定義務的消失。由於被剔除註冊後,BVI公司的法律主體資格依然存在,所以其主體以及相關責任人(股東、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依然需要依法履行相關的法定責任: ▍BVI公司即使被註銷,它仍然必須對所有索賠、債務、負債負責,相關利害當事人隨時有權主張啟動公司並追溯。 ▍BVI公司註銷不影響其股東、董事、高級職員或代理人的責任,債權人仍可向公司索賠。 ▍7年“待命”狀態未滿前,BVI公司仍然須滿足經濟實質要求。 ▍如果有第三方以被自動剔除的BVI公司名義進行不正當操作經營,則該公司的董事和最終受益人必須承擔相關法律後果。 除了以上的法定責任依然存在,相關責任人還可能面臨一些誠信和法律風險,比如會被銀行或者當地政府列入信用不良黑名單,從而導致日後無法再次註冊BVI公司以及開設銀行賬戶。 ▧ ▨ ▧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BVI公司及其相關責任人的權益,我們建議:當一家BVI公司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最好選...

BVI公司與海外上市之間的聯繫

在證券市場中,企業既可以在國內上市,也可以在國外上市。而由於在我國大陸註冊的公司直接在國外上市通常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很多企業都是以國外註冊的中國概念股形式,在海外上市。在這些中概股的海外上市架構中,BVI公司就是最常見的。 當然,這也不是說只要有BVI公司,就都能夠進行海外上市的操作。因為這主要還得看當地證券交易所對於上市公司註冊地的要求,不同證券交易所認可的註冊地也是有區別的: A. 港交所認可: 中國大陸、香港、英國、開曼、百慕大、澳洲、塞浦路斯、德國、盧森堡、新加坡、澤西島、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和安大略省 B. 美國納斯達克認可: 美國、開曼 C. 倫敦證券交易所: 英國、澤西島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BVI公司並不在以上幾個證券交易所認可的範圍內,因而如果想要直接在那裡上市,當然是做不到的。那麼,如果必須要在香港上市,是否有可行的方案呢?答案還是肯定的。 ▍如果想要在香港證交所上市,那麼,在擁有BVI公司的前提下, 可以再註冊一個香港公司,並且以BVI公司做股東對其進行100%控股,最後以香港公司的名義申請上市,就可以達到在香港上市的目的。 ▍同理,如果想在美國上市,也可以在擁有BVI公司的前提下,再註冊一個開曼公司,並且以BVI公司做股東對其進行100%控股,最後以開曼公司的名義申請上市,就可以達到在美國上市的目的。 實際上,在國內公司的海外上市的構架中,基本都是以BVI公司作為外商投資收購國內企業主體,再控股國內企業。假如開曼公司百分百擁有BVI股權,如日後上市公司有新設業務,那麼可以在開曼公司下另設BVI公司,就能達到從事不同業務的公司彼此獨立的目的。 一一 合理設置BVI公司的作用 通過上述有關於海外上市和控股公司架構的敘述,我們可以總結出合理設置BVI公司的幾大優勢: ▍方便大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 ▍可以使公司管理層及某些股東繞開禁售期的限制。 ▍可以享受BVI公司所得稅低稅率的待遇。 ▍當公司業務有變時,可通過出售BVI公司的形式放棄原有業務,享受BVI公司的稅收待遇。 一一 關於BVI公司的問答 1. 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公司,需要多少個股東?   在英屬維京群島成立公司,一個股東就可以。中國內地人士只要提供有效護照即可。 2.  在英屬維京群島,是否可以註冊中...

香港公司報稅集中期,這些事情需要特別注意

圖片
香港公司的報稅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6月,此時如企業已收到相關稅表,應該根據規定及時做好財報,並委託香港持牌會計師進行年度審計、出具審計意見。 關於香港公司報稅的相關規定,以下幾個方面需要特別注意。 稅局發出稅表的時間 對於新註冊成立的公司,首份利得稅表一般會在其法團成立日起約18個月後發出; 而對於那些已經成立並運營超過一年的公司,大多會在每年的四月份陸續收到相關稅表。 當然,有個別企業未必需要每年提交報稅表,這主要是因為以下原因: ▍尚未開業,或者已經停業且沒有重新開始營業 ▍公司還沒有賺取應評稅利潤 理賬報稅的時間 前文已經說明,新登記企業和已經運營企業會一般在兩個特定的時期收到稅局下發的稅表。因此在收到稅表後: 新登記企業應該儘早安排,並在3個月的期限內做好審計以及報稅; 而非新登記的企業收到稅表後,也需盡快在1個月內完成納稅申報的工作。 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並不是說還沒有收到稅局下發的稅表就一定不用做理賬和報稅。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建議正常營業的企業根據自己的財務年結日來安排理賬審計和稅務申報。香港公司納稅申報與交稅是分開的,納稅申報必須要報但是不一定也要交稅, 審計工作後處於負利潤的公司則不必交稅,同時淨虧損可抵扣下一個年度利潤收益。 不能隨意做「零申報」 在香港,只有沒有經營的公司可以做稅務零申報,有經營的公司就必須做賬、核數才能報稅。而符合以下其中一方面的即為有經營業務: ※銀行賬戶已經留下經營記錄; ※ 政府海關、物流公司已經留下進出口記錄; ※與香港客商發生購銷關係; ※ 在香港已經聘請僱員; ※容許或授權在香港使用專利,商標設計等資料; ※ 容許或授權在香港使用動產收取租金,租賃費等款項; ※委託在香港代銷; ※ 其它得自或產生於香港的利潤。 如果公司滿足經營條件,卻不做核數報告,一旦被稅務局調查,且該公司沒辦法交代公司的財富來源,很可能被稅務局懷疑企業在做"洗黑錢"的非法行為,或將面對高額罰款甚至刑罰,而銀行賬戶也可能被關閉。 ▧ ▨ ▧ 總而言之,理賬報稅的香港公司可以在每年的年結日結束後的一個月時間內整理好相關的做賬單據,但一定要確保做賬、審計和報稅有充裕的時間。 根據香港的公司法,凡是在香港註冊的公司,必須妥善儲存相關的賬簿,公司賬冊必須保存7 年以上,以...

香港公司為什麼需要理賬審計

圖片
香港不僅地理位置優越,同時有著“低稅率、鼓勵運營”的政策優勢。在稅務徵收方面採用地域來源原則,內地企業在港註冊香港公司,只需就來源於香港的利潤繳納利得稅,產生於香港以外的利潤無須繳稅。 所以不少的中國內地企業都選擇在香港設立公司。除了是出於稅收優勢考慮之外,也是因為它外貿自由、資金靈活等諸多利好因素。 當然,香港公司註冊成立以後並不代表著就不需要花心思維護了,尤其是理賬審計,可以說是必不可少的。 理賬審計的依據 根據《香港法例》,任何人士在香港經營活動,以每個課稅年度計算,從該活動中,產生或得自香港的應評稅利潤,減去可扣減支出所得的淨額,用香港利得稅標準稅率計算,每年必須向香港稅務局報稅,即每年交付香港利得稅有關之財務資料。 滿足理賬審計的具體條件 ▍銀行賬戶曾經留下經營記錄 ▍政府海關、物流公司已經留下進出口記錄 ▍在香港的公司有僱傭員工 ▍容許或授權在香港使用專利、商標設計等資料 ▍容許或授權在香港使用動產收取租金、租賃費等款項 ▍在香港與客商發生購銷關係 ▍存在得自或產生於香港的利潤 ▍委託在香港待辦業務 理賬審計所需資料 ▍銀行月結單 ▍銷售票據,包括發票、合同等 ▍成本票據,包括發票、合同等 ▍費用票據,如工資、租賃合同、運費等 ▍ NNC1、BR、NAR1、公司章程,以及公司變更資料(根據賬期不同,所需的年度內資料也會有差異) ▍如不是首次理賬,還需提供上一年度審計報告和計稅表 ▍如有關聯公司,一併提供審計報告、營業執照、驗資報告等 理賬審計的耗時 一般來說,理賬審計所需要的時間往往跟香港公司賬目的多寡有直接聯繫。如果公司單據少或無運營,大概需要2個月左右的時間,但如果公司的賬目多而龐雜,往往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我們建議企業最好提前做好理賬審計的準備,以免耽誤香港公司的正常運營。 理賬審計的好處 ▍有利於維護香港銀行賬戶,防止賬戶被凍結 ▍確保企業的合法經營,可提高企業的信譽度 ▍企業融資、上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 ▍可以提高企業的管理,保障股東權益,促進企業發展 ONSHORER.COM from WordPress https://ift.tt/LWY6Uma via IFTTT